中小学德育杂志
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主管/主办: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内刊号:CN:44-1682/G4
国际刊号:ISSN:2095-1183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中小学德育

语言:中文

类别:教育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创刊时间:1985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CN44-1682/G4

国际刊号:ISSN2095-1183

邮发代号:46-252

定价:408.00元/年

出版地:广东

首页>中小学德育
  • 杂志名称:中小学德育
  •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2095-1183
  • 国内刊号:44-1682/G4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中小学德育期刊介绍
<p> 《中小学德育》(CN:44-1682/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p> <p> 《中小学德育》致力于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动向、权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锐的德育研究成果、鲜活的德育实践经验,力争成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风向标”,锐意改革的“排头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经验、探索德育规律的“大舞台”,引领德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德育教师的“参谋部”。 </p>
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数据库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中小学德育杂志投稿须知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若论文研究工作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努力书写新时代教育的奋进篇章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无数人用创造的智慧为这个多彩的时代添姿增色,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正视和珍爱。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教育的风骨依然,而责任弥坚。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养成路径寻绎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与“养成”,自当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只有明晰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能力要求,我们的培训、教研,乃至教师的自主学习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其“有效性”.

    作者:毛伟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培训主题浅表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培训评价边缘化。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应建立以素养结构为本的科学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以"道德与法治素养"形成机制为本的培训形式,完善以人为本的发展性培训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魏国武; 左璜; 罗羽乔; 黄纶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领导力刍议

    道德与法治课程尽管已实施两年多时间,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实施过程僵化和课程评估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势在必行。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应精确定位课程目标,创生适性化课程资源,协同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开展多元表现性课程评估等。

    作者:帅飞飞; 李臣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实践精神涵养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质上要求实践精神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教师具有实践精神才能使课程实施彰显本学科的功能定位,即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促进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具备实践精神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的真实需求出发,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实践精神,在自觉的教学活动中以实践精神涵养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毛义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